孙巧真:积极创新,做新时代有为大学生
发布时间:2018-10-24     浏览次数:141







人物名片:

孙巧真,女,汉族,中共党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她积极创新,不断进取,连续四年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同时,她不忘锤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2项、校院级荣誉2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3篇、参与课题项目6项。带领团队成立“红传航道”公益组织,致力于用VR、互联网技术传承红色基因。

学习经历:知物由学,求知若渴,做上进的学习者

高中时,我便对“政治”这一学科十分感兴趣,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在历史书中,我看见五四运动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有志青年谱写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青春乐章。而我,也想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新青年。于是,在入学时,我便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业。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我更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我由了解马克思主义逐步升华为热爱马克思主义。然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她发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似乎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因此,我决定除了要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外,更要承担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误解”,让更多人真正走近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热爱马克思主义。

为了更好地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利用各种机会饱览马恩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品质所感染,这也更坚定了我一定要学好、学懂、学深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大四时,同学们犹豫于考研还是工作。然而我毅然选择保研,继续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争取在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创新历程:担当责任,奋发有为,做理论的创新者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余,我常利用所学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是我的选择,亦是我的使命和担当。

2017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社科司、思政司指导,南开大学承办的“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全国一等奖、最具理论深度奖、最受学生欢迎奖。谈及大学的思政课,现在有许多同学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抬头率不容乐观。作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人爱上思政课,充分展现思政课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备赛过程中,我翻阅了大量30年代的报刊和杂志,从一行行竖排繁体字中一点点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经过20余次修改,一堂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终于成形了。大学生为大学生讲课,用同龄人的视角打开了思政课的新思路,也为我留下了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十分荣幸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阐释‘十四年抗战’这个概念。尽管在准备的过程中,翻阅繁体字资料、构思课堂框架,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令我感到疲惫,但能够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十四年抗战’这个概念,我觉得付出再多精力都值得。同龄人讲思政课这一创新做法也获得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的点赞。

我连续两年参加学院师生暑期理论下乡实践活动,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所学知识为基层青年党员、团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该专业实践团队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尽管我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做党的理论宣传者,做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

2017 年,为了运用社区党建理论与治理理论,帮助社区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我带领团队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福州市军门社区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军门社区,分析军门社区的社区治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最终形成了一份五万余字的社会调查报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先后进行了7次调研,调研之路困难重重,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我记得在社区调研时,一位老爷爷对我说道:“我年轻时也看马克思主义、也学马克思主义,现在学这个的青年很少了,你们一定要坚持。也非常感谢你们能够在课业繁重的时候,还来社区,为社会做贡献。”爷爷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始终心系社会,服务群众,将坚持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毕生追求。这份五万余字的社会调查报告最终也夺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同时,作品获得了福州市委组织部等多位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8年暑假至今,我带领团队多次深入晋江调研,探索晋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发展之路。在调研的过程中,与企业职工、企业主、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党校教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最终形成了六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及十七万字的调研记录。

创业历程:知行合一,志存高远,做坚定的创业者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018年,我申报并参与了第四届“互联网+”大赛之“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不了解红色文化,我便带领团队一起组建了“红传航道”公益组织,运用互联网、VR等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以多样化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她深知红色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是每个中国人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因此她希望通过VR视频、漫画等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唤醒人们心中的红色基因,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为一名学习者、创新者、创业者是我奋斗的目标,我将始终牢记使命,积极进取,不断前进。

感悟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如果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每一个项目都像自己的孩子一般,要通过辛苦的孕育才能最终看到它们的茁壮成长。创新创业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意识,它不仅能够在学业上给予助力,更是一种敢闯敢拼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当始终牢记使命,不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寄语

我们要永远怀有梦想,永远坚定追求,永远相信成长,大学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是一段易逝的时光。转眼一瞬,大学四年就与我们挥手告别。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当下,过有规划、有目标的大学生活。要敢于尝试、乐于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去闯闯、多去看看,会发现一番新的天地。

点评:

将近两年时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近七百个日日夜夜,数十次调研,无数次打磨,孙巧真的每一点成绩都包含着创新创业的热忱和求知探索的执着。孙巧真,人如其名,心灵手巧,踏实认真,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的身上既有女孩子独有的细腻和认真,也有类似男子一样不服输的劲儿。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煤,需要发现它并开发出来,它才有机会发光发热。生命因为有限所以宝贵,因为有限,所以才要不懈努力。努力过后,我们才有理由相信,创新创业并没有那么难,不要有所畏惧,大胆去开拓,成功总会属于我们。